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综合 >> 
【环球新要闻】张静:怜君意独真——“千古诗情日日新”之八

时间:2023-05-17 14:23:17    来源:新民晚报

那种不希求被荣利裹挟的心情,是诗人的自寓与自珍。

入市虽求利,怜君意独真。

劚将寒涧树,卖与翠楼人。


(资料图)

瘦叶几经雪,淡花应少春。

长安重桃李,徒染六街尘!

于武陵,元和中应举不第,约于元和十二年(817)西出陇山,入幕求仕,后又入蜀,久客吴楚,开成二年(837)回到关中,“不称意,携书与琴,往来商洛、巴蜀间,或隐于卜中,存独醒之意”(《唐才子传》)。于武陵是贾岛诗派早期主要成员之一,这个决弃了长安的荣名利禄的人,因为平素有所蓄积于心,通过卖松这件事而写出了这首别具一格的讽刺诗。

《论语·子罕》里有这么一段对话:子贡曰:“有美玉于斯,韫椟而藏诸?求善贾而沽诸?”子曰:“沽之哉,沽之哉!我待贾者也。”

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,有济世之才,曾经担任卫国和鲁国的丞相;同时他还有一种才能,善于经商,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。表面上看来,是子贡在问孔子做生意的问题,其实子贡是在问老师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:一个君子,品德高尚,才能卓越,是应该隐匿山林、独善其身,还是应该建功立业,济世安民呢?我们知道古人常把君子比作美玉,我们也常说“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”。孔子的回答很有意思,孔子当然知道弟子到底在问什么,他的回答很直接,非常肯定,没有丝毫犹豫:“卖掉啊!卖掉啊!我一直是在等待识货的人啊。”孔子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,积极入世,施展抱负,治国平天下。可是,正所谓“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”,孔子的运气不佳,周游列国十四年,却始终没能遇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,但是他的这种积极入世、追求理想的精神却被世代传承了下来。很显然,于武陵这首诗里的卖松人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。

唐代的长安是达官显宦、富贵荣华之徒竞逐之地,当时贵族中颇流行买花风尚,当时施行的“两税法”,一匹绢为钱三千二百,那么“五束素”便为钱八万。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,竟售价八万,其昂贵的确惊人,“富贵闲人一束花,十户田家一年粮”!利之所在,人必趋之。在待价而沽的浓香艳色中,居然出现了“瘦叶”“淡花”的松树!于是诗人不禁感慨叹息于卖松人之不合时宜、翠楼人之徒慕浮华、“卖松”与“买花”之不可同日而语。

松树凌霜傲雪,苍翠葱郁,本是卖松人所爱,为此他才在寒涧采挖松枝,诚心诚意拿到长安街头,希望“卖与翠楼人”,希望自己所赏爱的对象也能为天下人知赏。岂不知长安富贵人家爱看的是秾桃艳李、趋时媚俗之花,对于这种“瘦叶”“淡花”是看不上眼的,所以卖松人转遍了长安的主要大街和闹市,一无所获,只落得松枝上白白沾染了一层灰尘。诗人在描述这一酸涩的、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现实时,寄寓了对卖松人深深的怜悯之情。这首诗深层次的含义,是通过卖松人的遭遇,讽喻昏聩腐败的有权得势之人对于道德高尚、有松树品格的有志之士是无法赏识的。

张九龄的《感遇》诗里就讲“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?”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植物,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,蓊郁葱翠,气势凌云。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,所谓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(《论语·子罕》)。“翠楼”虽然与松树在视觉上好像有着近似的色彩追求,但“翠楼人”与松树则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,这个“翠”字值得反复玩味:“翠楼”既不同于色彩相近之“青楼”,二者身份不同;也不同于表述高门大户的“红楼”“朱楼”,二者地位不同。但因为卖松人这个中介的出现,松树与“翠楼”才有了关联,卖松人把松树作为商品送入市场,去和夭桃秾李竞争,意在求利,才把它送到长安——最繁华的都市,希望能卖给“翠楼人”——豪奢之门。但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,对松树的“瘦叶”“淡花”的外表,是不屑一顾的。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,是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的。“翠楼人”难爱“寒涧树”,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,这就造成了一种错位。既然“入市”“求利”的一面注定要落空,那么,卖松人的“独真”之“意”究竟何在呢?是怜恤松树,希望借机帮助其改善生存环境?还是同情翠楼人之终日生活在所谓“翠”楼之上而终不知何为真正之“翠”色?抑或就是一种“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”之心境?

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妖艳的桃李,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;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,只卖青松,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,可惜他不懂得社会,既不了解买方需求、也不了解所售商品真正的意义所在,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,这时,松树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,也就无处托根了。在委婉的词句中,表明松树原本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。无法无怪乎卖松人所得的结果,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。

其实本诗也可以看作一个比喻。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,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,因他们根本不会得到权贵的真正重视,权贵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。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,是失望;对卖松树人是晓谕,是劝告;而那种不希求被荣利裹挟的心情,却是诗人的自寓与自珍。(张静)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