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快讯 >> 
走转改·向田野去 | 沅陵凉水井镇:从“点状突破”到“产业一体化”

时间:2023-05-29 18:06:59    来源:红网

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何峰 刘顿 通讯员瞿云 宁茜沅陵报道


【资料图】

道路两旁是干净敞亮的房屋,橙黄饱满的枇杷挂满枝头,农人在田间备耕,远处青山连绵,胜过墨色晕染。

河岸边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划一,大棚内温度如盛夏一般,棚内的辣椒、付瓜、南瓜等作物长势喜人。

夏天,沅陵凉水井镇的发展如火一般炽热。

蛋鸡养殖“啄”开致富门

走进沅陵县凉水井镇王家岭种养一体化产业园,“四层楼”的鸡舍内,五万羽白茸茸的蛋鸡正在啄食,叽叽喳喳奏成一曲“干饭大合唱”。

“每只鸡一年生320个蛋左右,这次销往长沙的这批货有10吨。”王家岭种养一体化产业园蛋鸡养殖的管理人员杨斌笑着说道。

近年来,凉水井镇通过引进现代化喂养设备,采用自动供给饲料、水源、喂食、温控等操作,仅需少数人工就能实现日常的饲养管理,大大节省人力、物力。

鸡不仅生产鸡蛋,还要生产鸡粪,那么鸡粪又该如何处理呢?

“建成有机肥加工厂,将养殖鸡粪变废为宝,年处理鸡粪能力6000吨,年产值420万元,产生的有机肥为果蔬、茶叶等产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料……”

凉水井镇结合实际、大胆创新,依托王家岭村“种养一体化”产业园,推行“蛋鸡养殖—有机肥加工—果蔬基地—农产品初加工”模式,在邻近村“1+N”建立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回收点。

目前,产业园已完成5亩高标准温控育苗大棚、5亩综合服务区、15亩果蔬观光基地、200亩连体钢结构塑料大棚、300亩简易单体大棚项目建设,种植辣椒、黄瓜、茄子等农产品1000余亩,日产蔬菜10000余斤,年产值达500万元,并与各大市场、超市、学校食堂等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和物流链,成为县城重要的菜篮子基地。

同时,园区发展芥菜种植加工产业,不断进行产业升级,朝着做大做强芥菜种植产业目标前进,已与康师傅旗下公司签订芥菜加工订单农业,初步建成现代化芥菜加工车间3700平方米,标准化腌制池22口。

“小水果”撬动富民“大产业”

王家岭村的产业发展势头火热,百合村的水果让人垂涎欲滴。

“五一的时候很多人来这里采摘桑葚,进来采摘20元/斤,随便吃。”百合村业二组的郑鸿文与同村的三人一起种植了4亩桑葚、20余亩猕猴桃,在家门口做“水果园主”,他十分欢喜。

89年出生的胡东,也是百合村人,24岁时的他选择回到家乡,种植了30亩的西瓜。“我负责做饭洗菜,他爸爸就和他一起照顾西瓜,各有分配干活不累。”胡东的母亲乐呵呵地分享着家里的分工安排。

凉水井镇以王家岭村作为“联合体”中心村,与产业相近、地域相邻的百合、刘家坝、凉水井、云丛洞等5村一体推进支部联建、产业联盟、利益联结、环境共美。

百合村紧紧围绕“魅力白合、快乐采摘”这一发展思路,立足现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和多样性特色小水果,将白合村打造成沅陵县周末快乐采摘的“水果公园”。该村以打造“七园一画一屋一区一平台”为抓手,让休闲“小水果”撬动富民“大产业”。(七园即红心火龙果采摘园、草莓采摘园、桑葚采摘园、樱桃采摘园、猕猴桃采摘园、葡萄采摘园、柑橘采摘园。)

如今,蔬菜瓜果,已成为沅陵凉水井镇一张亮丽的“名片”,更是当地餐桌上的“抢手货”。

“一体化服务”打造新业态新产业

“乡村振兴,离不开农业现代化。”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减少,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亟需改变,机械化、科技化将逐步推广应用。

这个春天,凉水井镇对农业发展也有了新的“盘算”——集中育秧工厂。

“有了这个‘一体化服务’大家都说插秧种田方便很多了,他们只要负责管理田间的水,我们为大家服务也格外高兴。”刘强是王家岭种养一体化产业园农机服务队的一员,他告诉记者,为响应国家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的战略安排,凉水井镇首次引进推广工厂化育秧,积极服务农业企业和种粮户,助力农耕生产。

工厂化育秧的建立,给种粮添了不少底气和信心。四月中旬,凉水井镇种粮大户祝伟今年准备种植300亩生态稻香米,听说“家门口”建立育秧工厂后,第一个进入工厂下种600公斤进行机械化育秧。

工厂化育秧环境可控,既节省人工,又提高效率,而且消毒、浸种、催芽等 “一条龙” 育秧作业,管理方便,批量很大。育秧工厂是今年当地农业合作社筹资300多万元新建的,目前已有几十名农户共180亩的农田、两家农业企业和三家种粮大户入驻育秧。

为了确保机械化、工厂化育秧和抛秧插秧一次性成功,该县出台一系列奖补政策和培训方案,县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,创建育秧插秧示范点,并现场进行演示。据悉,今年该县机械化育秧种植水稻将达到1.5万亩,通过三年的实践,力争达到8万亩的目标任务,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
春尽夏来,万物勃发。沅水畔酉水旁,农机轰鸣,新的耕耘已经开启,新的业态不断涌现,新的丰收正在孕育。

记者手记:

凉水井不“凉”,产业发展势头正热。

初夏时节到访湖南省沅陵县凉水井镇,感触最深的便是一个“热”字:入夏的天,足够炎热;王家岭村蛋鸡养殖场里,5万羽前呼后应的鸡鸣足够热闹;集中育秧工厂的秧苗正在热销;百合河村的精品麒麟瓜也即将迎来热卖……

这些“热”的背后,是凉水井镇产业发展势头的火热,是当地群众对这片土地深厚的热情。更让人动容的是,这种对土地的热情在这里有传承:利用现代科技帮村民解决春耕难题、却将自己晒得黝黑的“80后”刘强,以及同样被晒得黝黑、抱怨着“不挣钱”却安安心心种了9年西瓜的“89后”胡东等等。

有传承,便有希望。我们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!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