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快讯 >> 
唐朝安史之乱中,两大叛军首领都被儿子所杀,是什么原因? 环球滚动

时间:2023-05-24 20:57:42    来源:情怀历史号

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(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)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,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。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,国力锐减。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,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。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也称天宝之乱。

在安史之乱中,叛军其实是一开始是占据上风的。但是,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位首领,先后被自己的儿子弑杀,这客观上削弱了叛军的实力。那么,问题来了,他们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呢?


(相关资料图)

一、安禄山

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,其父早逝。其母阿史德氏,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,从此改为安姓,精通六蕃语言。开元初年,安禄山逃离突厥,成为幽州(范阳)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。

因为安禄山骁勇善战,屡建功勋,所以被晋升为平卢军兵马使、营州都督。天宝年间,安禄山经义父张守珪举荐,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信任,从此平步青云,兼任平卢、范阳(幽州)和河东三镇节度使,受封东平郡王,镇抚东北地区。

到了天宝十四载(755年),安禄山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,悍然发动安史之乱。一路势如破竹,攻破两京。不过,在攻占长安后,安禄山也停下了脚步。至德二载(757年)正月初一,安禄山接受臣子们朝拜,疮痛发作就中途结束了。他由于病痛更加暴躁烦乱,动辄使用刑罚,连身为谋主的大臣严庄也遭鞭棍抽打。

正是因为遭到了安禄山的毒打,严庄于是谋划除掉安禄山。他让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站在门外,自己握着刀带着阉人李猪儿一起走进安禄山的营帐,李猪儿挥起大刀砍安禄山的腹部。杀害安禄山后,严庄立即向外宣告,说是安禄山传位给晋王安庆绪,尊称安禄山为太上皇。安庆绪淫乐宴饮没有节制,把严庄喊为兄长,事无大小都要征求他的意见。

安庆绪杀害父亲后,战争形势不利,于是退出洛阳,逃亡邺城。到了乾元二年(759年),安庆绪为部将史思明所杀,谥号为剌。对此,在笔者看来,安庆绪显然是被严庄裹挟了。并且,他最终的下场惨遭杀害。

二、史思明

史思明出身西域史国,相貌不扬,通晓六蕃语言。天宝初年,史思明骁勇善战,屡建战功,授平卢军知事。辅佐安禄山讨伐奚和契丹,迁平卢军兵马使。唐玄宗天宝十四载(755年)安禄山反叛后,史思明率军平定河北,署范阳节度使。屡为唐军所败,退保博陵。乾元元年(758年),史思明暂降唐廷,授河北节度使、归义郡王。受到唐肃宗猜忌,起兵再次叛乱,攻破魏州,自称大圣周王,年号应天。

由此,非常明显的是,在安史之乱中,史思明是反复无常之人。乾元二年(759年),史思明进兵解除邺城之围,杀死安庆绪,即大燕皇帝位,建都范阳(北京市),年号顺天。

史思明猜忌残忍,好杀无辜,部下稍不如他的意,动辄就诛杀九族,因而人人都不能自保。对此,在笔者看来,和安禄山一样,史思明残暴不仁,也是他被儿子弑杀的重要原因。更为关键的是,史朝义身为史思明的长子,经常跟随史思明带兵,比较恭谦谨慎,爱惜士兵,将士们多归心于他,但是,史朝义没有受到史思明的宠爱。

与此相对应的是,史思明偏爱小儿子史朝清,派他镇守范阳,时常想杀掉史朝义,立史朝清为太子,史思明的随从对他的打算颇有泄露。到了上元二年(761年),史思明在鹿桥驿,命令心腹曹将军率军护卫。这时史朝义在旅馆住宿,他的部将骆悦、蔡文景劝史朝义说:“我们与您已经死到临头了!自古以来就有废立君王之事,请您召见曹将军,共商大事。”史朝义低着头,没有回答。骆悦等人又说:“您假如不允许的话,我们今天就归附李氏,那么您也就完了。”

于是,在部将的劝说下,史朝义发动兵变,勒杀父亲史思明,用毡毯裹尸,用骆驼运回洛阳。紧接着,史朝义即位为帝,年号显圣,诛杀皇后和太子史朝清。宝应元年(762年),唐回联军攻破洛阳,史朝义逃往莫州(今河北任丘市),自杀而死。因为长期的内部争斗,导致叛军的实力被严重削弱,最终,伴随着史朝义自尽,唐朝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。

标签: